网站地图

# POJO73

长寿三尊

作者:更登

类别:唐卡

流派:勉唐

创作年代:2015-11-14

材质:矿物质

尺寸:69*100(cm)

装裱方式:藏式软裱

品相:完好

浏览次数:576

客户服务:0971-808-1177

详情

此幅唐卡以红色颜料为底,中央主尊为黄色,周匝为朱红色,主尊法相慈悲、宁静,其他副尊也刻画地细腻而生动,具有收藏和研究的艺术价值。

内容介绍

在藏传佛教中,长寿佛、尊胜佛母、白度母被认为是福寿吉祥的象征,称为“长寿三尊”,是西藏诸多寺庙中常见的佛像组合形式。长寿三尊一般以长寿佛为中央主尊,左下是白度母,右下是尊胜佛母。长寿佛即无量功德藏世界德的无量寿智决定光明王如来,亦被称作“无量寿智如来”,汉译佛典中没有其法相之具体记载,藏传佛教中其造像通常为头饰花冠、耳际宝缯向上蛇形翻卷、大耳珰、上身袒露、斜披络腋、胸前满饰珠状璎珞、披帛搭于手臂、在肘部形成环状后再向外蛇形翻卷、宽额丰颐、弯眉长目、沉静慈祥、双手结定印捧盛满甘露的宝瓶、全跏趺坐于仰莲式台座上。尊胜佛母又称顶髻尊胜佛母、佛顶尊胜佛母,亦名除障佛顶 。是五佛顶之一,佛顶尊胜陀罗尼之本尊,即释迦如来由佛顶现出之轮王形,为佛顶尊中之最尊,故名尊胜佛顶,能除一切惑业,故名除障佛顶,密号除魔金刚。常见造型为三面八臂、面上各具三眼,中间为白色,形象妩媚寂静。右面为金黄色呈笑容愉悦状,表诸法增益。左面的相为蓝色,露出利牙呈忿怒相,表降伏之法,身如秋月洁白无瑕,似少女一般。右第一手持四色十字金刚羯魔杵在胸前,表降魔免灾事业成就;二手托莲座上有阿弥陀佛(或大日如来)表怀爱;三手持箭,表钩召众生的悲心;四手施愿印置于右腿前,表示满足众生的心愿。左第一手忿怒拳印持羂索,表降伏一切难调伏的众生;二手上扬作施无畏印,代表使众生远离右屈怖畏;三手持弓,表诸胜三界,四手定印托甘露宝瓶,表示使众生得以长寿无病。头戴宝冠、身着天衣,披挂珍宝璎珞和百花蔓等,结跏趺坐于莲台宝座上。白度母又称为增寿救度佛母是观音悲心的示现,是圣救度母的二十一尊化身之一。在西藏绿度母与白度母是二十一尊度母中流传最广的,具有救度八难的威德。其面生三目,手心、足心各具一目,共具七只眼睛,所以称为七眼佛母。头顶挽着花状发髻、两肩垂下、几处发辫、耳环、手镯、指环、臂圈,脚镯具足,宝珠璎珞遍体。第一串绕颈、第二串绕胸、第三圈绕脐,细腰丰乳、如妙龄少女。右手置膝施接引印、左手当胸,以三宝印捻乌巴拉花。花沿腕臂至耳际共有三朵:一朵含苞、一朵半开、一朵全开,代表佛、法、僧三宝具足。身发如意白光,结跏趺坐于莲式月轮上。


作者

更登 男,藏族, 1976年

青海省二级民间工艺师,青海省黄南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美术(唐卡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青海同仁县吾屯村人,13岁时师从著名唐卡大师尕藏。作品创作线条细腻、色彩明亮、立体视觉感强的艺术特点。

2006年获首届中国文化遗产日暨上海民族民间艺术博览会特殊贡献奖; 

2008年作品《千手千眼观音》获得首届中国青海国际唐卡艺术节与文化遗产博览会优秀奖;

2009年作品《千手观音》被列选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参展作品;

2010年作品《释迦牟尼》获得第三届中国青海国际唐卡艺术节与文化遗产暨热贡唐卡博览会二等奖;

2011年作品《尊师佛》获得第四届中国青海国际唐卡艺术节与文化遗产暨热贡唐卡博览会三等奖;

2012年作品《文殊菩萨》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收藏;作品《天路》、《宗喀巴》、《文成公主进藏》、《格萨尔王》被青海省西宁市文学联合会收藏;

2013年作品《千手观音》在首届热贡唐卡绘画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2015年作品《八大药师佛》在第十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