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POJO77

噶玛噶举派传承图

作者:闹扎

类别:唐卡

流派:唐卡噶玛噶孜画派

创作年代:2013-01-01

材质:矿物质

尺寸:70*105(cm)

装裱方式:唐卡藏式软表

品相:保存完好

浏览次数:1177

客户服务:0971-808-1177

详情

      这幅唐卡作品佛像形象各异,造型优美。与中国山水画中以白计墨、以虚代实的表现手法如出一辙,其线条的均匀和流畅,既舒展又饱满有力,衣纹的勾勒起伏转折,既有韵律又有节奏感,面部的线条细腻而又精致, 线描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作品内容

     噶举派是公元十一二世纪佛教后弘时期发展起来的,属于新译密咒派。开始创立者先后有两人:一是穹布朗觉巴(990-1140),一是玛巴罗咱瓦(玛巴译师)(1012-1197)。他们两人曾多次到过尼婆罗和印度等地,依止了很多名师,学习了不少的密法,主要是得到《四大语旨教授》。《语旨》是佛语的意旨,由祖师口语相承,血脉不断遂称为语传,藏名叫噶举。后来香巴在后藏发展形成为一个传承系统,称为香巴噶举,玛巴在前藏发展也形成一个传承系统,称为达布噶举。虽然门户不同,但由于他们两人的大法均出自一个来源,又都亲领语旨传授,所以都称噶举巴。噶举派的经典和教法都是来源于印度,合称为四大语旨。玛巴派语旨的教授有<大手印>和<那若六法>。香巴噶举亦系语旨传承,故其续经与玛巴噶举均相同。其教授类则有《幻身大灌顶》、《空行五教》、《大手印盒》等等灌顶教敕。关于因的理论。噶举派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承认众生有佛性,但现在不是佛,还是凡夫,凡夫有凡夫的身心,是粗身心。要修证成佛,须要从粗身心逐步转变到最微细的身心始能成佛。根据身心的粗细,修证方法亦有大小等级之不同。关于道。总分为前行与正行。正行中又分解脱道与方便道。解脱道本派有名的教授是《大手印》,讲明心见性的法门和宁玛派一样,是顿悟一心的无功用法门,要上根利器才能接受,一般化机还是从有功用的法门修生、圆二次第的方便道入手。关于果,证果就是得到六法成就,则可出现深道已达究竟之十果相、八功德、八成就、四事业等之共道悉地,七支分、八自在、四身五智等之殊胜道悉地,尤其能现证空乐空双运不变,离障如幻之虹体身,得现空自现各各了别之妙智和法身大界之妙智,成就具五决定之报身,并能无碍履行大空等等,皆为己得六法究竟之果也。

作者

闹扎 男,藏族, 1965年

唐卡艺僧,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僧人,15岁跟随当代噶玛噶孜画派大师索南尼玛(又译索朗尼玛,1984年与噶玛嘎孜画派大师“通拉泽翁”一同完成著名唐卡作品噶举派大师传记)学习唐卡的绘画,16岁入果切寺为僧,至今学习绘画唐卡30余年,先后在玉树囊谦果切寺、公牙寺、巴青寺、四川德格八邦寺绘画唐卡和壁画,青海玉树果切寺经堂所有壁画均为画师绘画。至今其作品近200余幅,四川德格八帮寺(八邦寺亦闻名于其噶玛画派唐卡制作及数量众多的珍贵唐卡收藏,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藏有作品四十余幅,果切寺藏有其作品五十余幅,后期70余幅作品流入美国,现保存于纽约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弘法中心。闹扎于2009年至2012年闭关3年零3月零3天,出关后开始无偿教授当地贫困儿童绘画唐卡。

评论